028-86261811

优惠活动
优惠活动
你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优惠活动 >口腔科普

孩子得了“奶瓶龋”有什么危害?家长千万要重视,不然危害孩子一生!

分享:

伴随一声啼哭,母亲一阵剧痛,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,宝宝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惊喜,也带来了更多的责任,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个小细节,都牵引着母亲的心,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小朋友牙齿方面的知识,很多家长为了止住孩子睡觉时哭闹,习惯让孩子含着奶瓶,长时间这样操作,就容易形成乳牙杀手------奶瓶龋!


1. 什么是“奶瓶龋”?

一种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,医学上称为奶瓶龋(又称哺乳龋),表现为上颌乳切牙(即门牙)的唇侧面,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,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(即不能再长好)。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,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,破坏面积广,并且治疗效果差。因此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。

2. “奶瓶龋”的成因?

奶瓶龋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:

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,瓶塞贴附于上颌乳前牙

奶瓶内多喂牛奶、砂糖、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

乳牙萌出不久,乳牙的牙质薄、矿化程度差, 表面结构不成熟, 使其抗龋力弱

人工喂养时,哺乳时的吸吮动作不如母乳喂养者活跃

有的孩子喜欢长时间叼着奶瓶或含着奶瓶睡觉,而当婴幼儿人睡后,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、吞咽功能减弱。

口腔的自洁、稀释、中和作用均下降,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留在口腔中,并环绕在牙齿周围,很容易发生龋齿。



奶瓶龋重在预防,关键在于注意以下几点:

正确的使用奶瓶喂养

刚萌出的牙对龋病非常敏感,为了从出生起就保护好孩子的牙齿,照料孩子的人必须知道正确使用奶瓶喂养的方法。为了预防儿童奶瓶龋,

应遵循下列措施:

1. 首先使幼儿戒除用奶瓶吸奶诱导入睡的习惯,如果在孩子睡觉时必须使用奶瓶,用白水代替!

2. 不要将牛奶、果汁或其他甜水如软饮料放入奶瓶,这些液休都含有蔗糖,会危害孩子的牙齿。

3. 一周岁后停止使用奶瓶, 可训练用杯子喝奶, 喝完奶后可再给少量白开水。

4. 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,以稀释口内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。

5. 使用牙线清洁乳牙邻面,每日至少一次。

6. 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,家长就应开始为孩子刷牙。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,每日至少两次。

7. 三岁以下可用清水刷牙,三岁以上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(不要选用成人含氟牙膏)。

8. 控制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,一般限在1015分钟以内,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。

9. 从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开始,应每隔3个月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次牙齿。

10. 根据医生的建议,定期到医院使用氟制剂,以提高乳牙的抗龋力。

增强幼儿体质

随着幼儿生长需要, 调整饮食成分,逐渐添加辅食, 6个月起添加米汤、菜泥、蛋黄等辅助食物, 减少含糖食物, 补充机体营养, 增强幼儿体质。



注意婴幼儿口腔卫生

对奶瓶龋患儿, 家长需定时用沾温开水的湿纱布擦洗牙面3/, 2岁半左右的幼儿乳牙已全部萌出, 应在可接受的条件下训练刷牙, 不一定非用牙膏, 可单用凉白开水以防误食, 使其从小养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



保护好孩子的乳牙,为恒牙创造好的生长环境,孩子才能长出一口好的恒牙,很多家长容易忽视孩子乳牙问题,想着“长大了换牙就好了”,这是大错特错的,爱护口腔,时时做起!



上一篇- 返回列表 -下一篇